趣投网娱乐 - 趣投网手机版

趣投网娱乐|2022-10-27

  8月7日上午,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暑期班暨2023年友好城市官员专题研修班(以下简称“暑期班”)开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局长龚远、翻译处处长石冬梅,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顺义区委员会主席贺亚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轶、环太平洋地区处副处长庄沙沙、欧洲非洲亚洲处副处长张奇,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支建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郭金鑫出席开班式。

“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全英文暑期班开班仪式现场。罗文玉摄

北二外党委常委、副院长郑承军主持仪式。罗文玉摄

  仪式由北二外党委常委、副院长郑承军主持。来自28个国家的50余名国际优秀青年人才齐聚北京,将通过专题课程和实践考察,见证中国的发展和建设成就,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致辞。罗文玉摄

  开班式上,常宇在致辞中表示,暑期班旨在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在发生什么,力求为国际学员呈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多元的中国形象,传达和平的、共享的、发展的中国理念。他强调,各国都必须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基础,探索自己的路。希望以暑期班为契机,搭建一个各国交流沟通的平台,分享不同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推动交流互鉴。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轶致辞。罗文玉摄

  李轶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各国友人通过暑期班开设的实地调研,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北京;希望大家加强在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方面的交流沟通,向我们介绍各自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多为北京的发展提意见和建议;希望学员们都能成为各自城市与北京开展友好交流的使者,向世界传递来自北京的友好声音,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致辞。罗文玉摄

趣投网娱乐

  贾鹏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今年相继举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此次暑期班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相信暑期班的学习和考察将帮助国际学员们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了解,推进各国之间城市发展经验交流互鉴。他希望学员们与更多人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期待他们未来能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共同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暑期班学员、南非豪登省经济发展局局长扎内·法顾德发言。罗文玉摄

  暑期班开通报名以来,在各国反响热烈。经遴选,来自28个国家的50余名学员应邀来到中国,涵盖政府官员、外籍企业高管和高校师生等。暑期班学员、南非豪登省经济发展局局长扎内·法顾德在开班式上的发言中表示,“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非洲的关键经济体。同样,豪登省是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关键经济体。作为北京友城官员,希望通过本次暑期班,在经济贸易、教育、公共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多学习好经验好做法。”

暑期班学员、墨西哥大都会自治大学博士、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学员何研夕发言。罗文玉摄

  国际班学员、墨西哥大都会自治大学博士、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学员何研夕分享了她与中国的故事。从2015年初次访问中国,到今夏的暑期班,何研夕表示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切身感受到教育对科技的影响、科技对生活的改善,“非常感谢这次机会,我能更多地了解当代中国。希望在未来,每个国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繁荣之路”。

与会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罗文玉摄

  常宇、龚远、贾鹏、贺亚兰、李轶、郑承军、支建军、和静和郭金鑫等嘉宾共同上台,按下启动按钮,正式启动暑期班。

  开班仪式后,暑期班学员开启他们的第一课——由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教师钟栎娜主讲《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概论》。下午,他们赴北京通州副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开班仪式现场气氛热烈。罗文玉摄

北二外旅游科学学院教师钟栎娜主讲《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概论》。罗文玉摄

暑期班学员认真聆听“开班第一课”:《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概论》。罗文玉摄

暑期班赴北京通州副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罗文玉摄

  据介绍,暑期班以“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为主题,通过“专题课程+实践考察”模式,围绕政治、外交、旅游、贸易、文化、税收等关键词设计课程。在为期2周的课程中,学员将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先后前往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中轴线、北京12345市民热线中心、故宫、冬奥场馆和华为公司等参访调研,亲身感受中国的蓬勃发展和北京的城市魅力,在实践实感中认识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作者 刘胜兰 于珊珊)

“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员全英文暑期班·第一帧 。罗文玉摄

  中新网成都8月8日电 题:乌干达游泳运动员:大运之旅体会深 学好游泳不容易

  作者 单鹏 杨予頔

  24岁的乌干达游泳运动员Joel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的国际大赛,就是成都大运会。这是他人生头一回有机会在50米的标准泳池里游泳。“以前我游过的泳池,最长也只有27米。”近日,Joel在成都大运村接受采访时说,首次接触标准泳池是个很大的挑战,“50米泳池完全是另一个层级。”

8月4日,乌干达游泳运动员Joel在成都大运村接受采访。 杨予頔 摄

  在乌干达,Joel是大学生游泳运动员里的佼佼者,他报名参加了成都大运会自由泳、蝶泳、仰泳3种泳姿共5项比赛。面对从没游过的标准泳池,Joel希望再努力一把。赛前他主动做了调查,思考该怎么游、做哪些准备。不过这些努力没能帮助Joel任何一项比赛晋级第二轮。乌干达大学生游泳队另外两名队员的赛况也不甚理想,先后在分组预赛折戟。

  这一定程度反映了非洲大陆仍是游泳运动洼地的事实:从成都大运会游泳奖牌分布看,除了南非获得的7枚游泳银牌之外,其他非洲国家的游泳运动员距离决赛、半决赛还有相当的距离。

  “我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20岁的乌干达游泳运动员Ben说。受到时差和长途旅行影响,Ben没有及时调整状态。即便如此,Ben还是十分珍惜这次比赛机会,这是他首次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地方参加游泳比赛。

8月4日,乌干达游泳运动员Ben在成都大运村接受采访。 杨予頔 摄

  尽管乌干达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Ben也不会赞同“黑人没有游泳天赋”的观点。他认为这与游泳运动在乌干达的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练习游泳需要专业化的场馆和设施,但时至今日,乌干达鲜有标准的游泳馆;另一方面,游泳在乌干达是一项相对昂贵的运动,在得到国家队关注前,一名运动员需要投入一大笔费用用于支付日常训练、外出参赛、住宿旅行等。两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了乌干达游泳运动的发展。“我们最终会变的,只是需要一些时间。”Ben对此很坚定。

  成都大运会对Joel和Ben的游泳生涯都将带来很大提升。Joel喜欢待在大运村交朋友,他觉得多结识朋友,了解人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在比赛中,Joel见到了很多比他出色的运动员,他悄悄学了一些有用的经验,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Joel相信,回到乌干达后,他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泳运动员。

  在成都大运会泳池,Ben是参赛选手,也是一个谦虚的学生。他观察其他运动员的表现、体格、体适能程度、游泳技术和训练方法。Ben还看到了其他运动员使用的先进装备和赛前状态调整方式。这些观察让Ben受益匪浅,“我注意到有一些游泳运动员参加完福冈游泳世锦赛就直接来参赛了,有很强的竞争力,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经历。”他说。

  Joel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年轻人。除了游泳,他还喜欢时尚产业。目前他正在大学里攻读电脑平面设计第二学位。在大运村,Joel会抽空去参观展览中心,在四川非遗产品中寻找设计灵感。尽管非洲与中国的时尚审美有巨大的差异,但Joel仍然可以发现中国手工艺品的闪光点。“我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游泳是我喜欢的,我也想从事时尚行业,所以我不想只选一条路。”他说。

  Ben还表示,只有实地体验,才能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们参观了文化展品,了解它的意义,知道了这里的人是多么友善,这些东西都是无法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的。”(完)